在我国,传统的儿童保育观念是“保护”、“保养”,儿童在成人的全方位保护、保养下成长起来,孩子们在意外伤害的事故中,表现出不知所措的样子,缺少积极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技巧。因此,必须更新传统的儿童保育观念,使孩子从小就有自我保护意识、能力和技巧,在各种活动中尝试挫折,体验因难,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。
1、谈话法
谈话法是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方法。向幼儿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。为了能让幼儿理解自我保护的意义,我首先采用谈话法。我问:“什么是自我保护?”幼儿不理解,有的答:“我让老师保护”。没有人想到自己保护自己。可见向幼儿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,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。
谈话中让幼儿知道猛跑就会摔倒,胳膊、膝盖会摔破;不好好坐椅子,椅子倒了小朋友也就摔倒;有的人玩小棍把自己的脸划破等等,这些都是没有保护好自己的表现。
通过谈话,让幼儿明确自我保护就是自己保护自己,在活动中遵守游戏规则,不玩危险的物品,使自己免于受到外界客观事物的伤害。
2、竞赛法
竞赛法是通过搞一些“智力抢答”的活动进行的。中班末期,幼儿有了最初的竞争总识萌芽,幼儿在竞争活动中表现得非常积极活跃。我根据《细则》设计了一些问题,分必答题和抢答题。如:天气热了,穿的衣服很多怎么办?渴了怎么办?怎样保护牙齿等等。幼儿对这些切合自身实际的问题很感兴趣,多数人能够积极动脑筋回答出来。孩子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了一些保护自己的技能技巧。
3、感知
幼儿的年龄小,对许多事物不认识,不了解。因此,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办法,让幼儿利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的利弊,去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,去认识自然界。“认识几种有害的现象”是一连串的多方位的问题。如:火的应用是人类文明的开始,可是火能引起为灾,一旦着起大火,会毁灭森林,烧毁房屋等;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,没有水不行,但水多了会造成水患,山洪爆发,房屋倒塌;同样,人发明了电,给人们带来光明。收音机、洗衣机、电视机等等,哪一样都离不开电,但人体接触电流,就会造成死亡事故。让幼儿从多方面去感知水、火、电的益处和害处,一方面增长了幼儿的知识,另一方面幼儿又懂得了怎样做才能避免到伤害。
4、游戏
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。幼儿在游戏活动的时候也是最高兴的时候。我们根据幼儿的特点创编了一些游戏。如“救助伤员”的游戏,一方面教育幼儿随时保护自己,另一方面培养幼儿救助他人的意识,当看到别人有因难、受了伤,就要想办法去帮助受伤的人;“救火”的游戏是教给幼儿一些粗浅的救火常识。总之,通过游戏进一步增强了幼儿自我保护、保护他人的意识,促进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。
5、随机教育
随机教育是幼儿园教师根据平时所发生的事件,有针对性进行教育。作为幼儿教师应随时注意观察幼儿,针对幼儿所发生的事情教育。例如:我们班在楼道里换鞋时,常常是乱哄哄的。我根据这种情况,组织了一次“噪音的危害”的活动。我将幼儿乱哄哄的声音录下来,然后把录音放给幼儿们听,他们不由自主地把耳朵捂上。我问:“为什么捂耳朵?”答:“声音太大。”于是我说:“这就是人们不喜欢的噪音。乱七八糟、刺耳的声音都是噪音。噪音对人的危害非常大。”我请幼儿讨论:噪音有哪些危害。有的说:“噪音太大会有生命危险。”有的说:“喊的声音大,嗓子会说不出话来。”还有的说:“噪音会让人变成聋子。”等等。我让幼儿把耳朵捂上,问:“还能听到声音吗?”让幼儿体会听不到声音的痛苦。我告诉幼儿:世界上已经把噪音危害列为污染源之一。我们不愿意做聋子,要好好保护我们的耳朵,保护好我们的环境,在活动室里,楼道里不大声嚷。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到噪音的危害,从而提高了对噪音危害的认识。
一次,户外活动时,有个小朋友摔倒碰破了腿,有个幼儿对她说:“瞧,你没有保护好自己吧。”有的说:“赶快去上药吧!”我利用这一随机事件,教育幼儿要学会自我保护,比如走路也要认真地走,不看清路面就容易摔倒。这种针对幼儿留下较深的印象,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【关闭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