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父母,我们可以做的,并且应该要做的,就是防范于未然,保护好自己的孩子,启动安全教育,片刻都不迟。这么一件事情,我们至少需要花上12年。
一、一岁后启动防走失教育
要知道,2岁以上至未满4岁是孩子是最容易走失的年龄。
要知道,人多的地方,比如大卖场或商场、百货公司是最容易走失的地方。
要知道,"与家人走散"、"被外物吸引"是孩子最容易走失的原因。
防走失教育不需要等到孩子长大成人,从一岁开始,我们父母就可以启动:
1)教孩子记住自己的全名和家里的住址及电话号码。当他走失或有困难时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协助他。所以只要孩子一开始学,就陪他反覆练习到熟练为止。
2)让孩子穿些明亮颜色的衣服,并且在孩子身上放着一张小卡,上面记录着家人的联络资讯。
3)要求遵守规定。若能以简单明确又务实的词汇订定安全规则,孩子一定能遵守。外出时,父母必须教导孩子明确的讯息,例如"这是安全,那是不安全"、"必须先得到爸妈的许可,才可以接受别人的糖果或礼物",并且限制孩子的行为。
4)少带孩子到没有安全措施的公共场合去,实在要带出去,应由有社会经验的成人带着,且最好是强壮的舅舅或爸爸专职负责带孩子。
5)平时带孩子外出时,应随机教学,告诉孩子各行业的工作性质及可以提供的服务及帮助。例如专柜的小姐、超商的店员、警察、邮差,可以让孩子知道当有需求时可请求其协助。诚然,现在也有人贩子伪装成以上的人员来行骗,但了解这些也能在另一方面提高孩子被解救的可能性。
6)出门在外,一定要24小时盯着、盯着、盯着自己的孩子。不要寄希望于任何防走失包,也不要觉得专注玩手机一会儿没什么大不了,更不要轻易把孩子交给看起来面善的人稍微『照顾』几分钟。要是遇到一大家子出游,一定要规定好,并且确保好谁在看护孩子,不要顾着聊天,结果孩子跑走了还懵然不知。
二、教孩子警惕『陌生人』
『陌生人』一词对孩子而言,现阶段大家的认知只是停留在"没有见过面的人及不曾谈过话的人"。对于孩子来说既不全面,孩子也不了解是否一定会对产生不利影响。孩子往往不知道父母说的『陌生人很危险』为何解。
父母应让孩子对陌生人的定义有所了解:
1)陌生人不代表从没见过的人,例如送报员,见过几次脸熟的"朋友"或"路人"。
2)陌生人有可能知道孩子的名字,因为孩子穿着绣上姓名的个人衣物。
3)陌生人可能是权威人士,比如歹徒假扮警察、老师。
此外,最难的地方在于,当我们教养孩子多帮助他人时,又害怕陌生人利用孩子善良的心,使其陷入危险,这真的是难以斟酌的部分。但以下有几点是可以和孩子入手的:
1)应让孩子了解大人很少需要小孩帮忙,所以对于提出请求协助的陌生人应提高警觉,保持一定的身体距离,并拒绝其请求,请他寻求其他成人的帮忙。
2)让陌生人靠太近、上陌生人的车或为他带路,皆有可能受到伤害。
3)避免给孩子两极端的想法,让他完全不相信不认识的人,但完全相信认识的人。80%的绑架、拐骗及性侵害皆来自熟人。
4)对于不认识的大人却知道自己的姓名,应提高警觉。
5)任何提供馈赠或要求玩一个特别游戏的人都应拒绝。
6)如有人停车与孩子讲话,应距离车门三到六公尺。
年幼的孩子听不懂道理?其实不是的,完全可以像谈论不要玩火或不要跑到大街上一样,通过绘本、故事或规则的渗透,告诉孩子安全处理陌生人问题。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懂得,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东西对他们是有害的,当他们知道父母可以教给他们安全地处理问题的方法时,他们会感觉更自信,更安全。
【关闭】